昨日,记者从市住房和建设局(下称市住建局)获悉,截至4月底,全市已有6个项目、约1.5万套保障性住房实现开工,完成年度计划的20%。根据项目进度预安排,深圳要确保今年6月底之前开工建设3万套以上保障性住房,9月底以前再开工建设4万套以上。
年底竣工1.3万套保障房
根据计划安排,我市今年将竣工保障性住房1万套。按照在建项目进度预计,年底前,全市将有中兴通讯工业园人才公寓等10个项目、约1.3万套实现竣工,主要分布在南山、宝安和光明新区。“目前,拟开工项目中主要存在用地、规划及其他审批事项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加上部分项目实施单位前期工作不深入、报建资料不齐备,制约了项目建设进展。”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该工作人员表示,按照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指挥部的要求,要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履行职责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市住建局将用足、用好中央和省有关政策,设立审批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快办,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同时在加快前期工作上下功夫,全力加快土地供应、规划、环评、立项、招投标等审批,做到能快则快、当简则简。充分采用开发商市场化代建、实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或施工总承包等“大标段”招标模式,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进度和质量两不误。此外将从规划设计、工程质量到配套建设从严要求,真正把保障性住房工程打造成为民心工程。
根据计划安排,今年我市将新增筹建保障性住房6.2万套,其中有1.5万套纳入了今年开工计划,目前,规划国土部门已划拨40公顷用地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已选址观澜大水坑等5宗地块、约17.2万平方米的安居型商品房用地,拟于近期公开出让,确保10月底前开工建设。
禁止保障房上市交易
根据近日出台的《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下称《规划》),全市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约24万套,总建筑面积约1536万平方米;计划新开工保障性住房约21万套,开工率力争达到60%;计划竣工保障性住房约21万套,竣工率力争达到50%,其中“十一五”安排项目力争达到竣工率100%,“十二五”新安排项目力争达到竣工率30%,竣工规模较“十一五”期间增加近10倍。在基本解决户籍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把保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社会所需人才,加大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的力度。
2011年,不包括“十一五”已安排项目,全市新增安排筹集建设安居型商品房(含经济适用住房)4.1万套,建筑面积281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2.1万套,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今年竣工的1万套保障性住房均为“十一五”期间已安排项目。
《规划》同时指出,全面实现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的公平、公正、透明,严格保障性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已分配保障性住房原则上禁止上市交易。对根据相关政策符合上市交易的保障性住房,由政府以扣除增值收益的价格回购,重新分配给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实现保障性住房在中低收入居民和人才中循环分配的机制。
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为8万户户籍住房困难人群安排住房保障。通过提供廉租住房和货币补贴方式,对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户籍住房困难人群实现应保尽保;通过提供公共租赁住房等实物与货币补贴方式有效保障其他户籍住房困难人群。为27.8万户符合条件的人才安排住房保障,其中主要通过新增安排筹集建设等方式建设保障性住房(主要为安居型商品房)和货币补贴给予保障。此外,将结合旧住宅区及城中村综合整治、拆迁安置、产业园区配建宿舍等工作,逐步提高非户籍住房困难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水平。